古人得了肺痨就得死?他们一定不知道这个方子!

蒙草堂健康产业集团赞助 2019年01月24日
 

前段时间有网友做了一个调查,“古代死亡率最高的疾病是什么?”
结果投票的前三名是:肺痨、风寒、天花。
稳稳拿下第一“宝座”的肺痨,也就是我们今天常说的肺结核。现在在影视剧中也经常能看到“肺痨”夺人性命的影子!
是现代人臆想,还是古代确有其事呢?让我们先来扒一扒古代的肺痨!
 · 古人对肺痨的认识 ·
华佗把肺痨称为“传尸”。华佗所着的《华氏中藏经》中有“传尸论”篇认为,“钟此病死之气,染而为疾,故曰传尸也”。
大意是,这种病极容易传染,探视病人、死后吊丧都可能染上。
晋代,葛洪在《肘后备急方》中提出了此病属于慢性传染性、消耗性疾病。
从宋代开始用痨瘵(痨病)作为统称,代替了其他名称,从晚清至今,中医称之为肺痨。
《古今医统·痨瘵门》即曾指出“凡此诸虫……著于怯弱之人……日久遂成痨瘵之证。”
《明医杂著》指出:(患者)“睡中盗汗,午后发热,咳嗽,倦怠无力,饮食少进,甚则痰涎带血,咯吐出血;或咳血、吐血、衄血,身热,脉沉数,肌肉消瘦,此名痨瘵。”
《古今医绳》中谈到:“凡人有此症,便宜早治,缓则不及事矣”,“凡亲近之人不能回避,须要饮食适宜,不可着饿,体若虚者可服补药,身边可带安息香,大能杀劳虫”。
中医将肺痨的发生总结为为两点:痨虫和正气虚弱,并发现肺痨患者表现为:咳嗽、咳血、潮热、盗汗、身体逐渐消瘦等。 
那么中医是怎么治疗肺痨的呢?
中医辨证:肺痨
人先天禀赋不强,后天嗜欲无节,酒色过度、忧思劳倦、久病体衰时,正气亏耗,为内因,外受“痨虫”所染,邪乘虚而入,而致发病。
病位在肺,肺主呼吸,受气于天,吸清呼浊,肺气虚,则卫外不固,水道通调不利,清肃失常,声嘶音哑。
子盗母气则脾气受损,而倦怠乏力,纳呆便溏。肺虚肾失滋生之源,肾虚相灼金,上耗母气,而致骨蒸潮热,经血不调,腰酸滑精诸证,若肺金不能制肝木,肾虚不能养肝,肝火偏旺,上逆侮肺,则见胸胁掣痛,性急易怒,肾虚,水不济火,还可见虚烦不寐,盗汗等症。
一般来说,初起肺体受损,肺阴受耗,肺失滋润,继则肺肾同病,兼及心肝,阴虚火旺,或肺脾同病,致气阴两伤,后期阴损及阳,终致阴阳俱伤的危重结局。
肺胃阴虚是病因,要清养肺胃!

 
肺结核
症状:肺结核(早起后感觉乏力,消瘦,体重下降,盗汗,咳嗽,痰中带血等症状。)
原因:肺胃阴虚。
治法:清养肺胃。
方药:麦冬60克、姜半夏9克、人参9克、炙甘草6克、粳米15克、大枣4枚,阿胶12克(打碎冲服)、茜草9克。
使用方法:一付熬出两袋,早晚各一袋。
(特别提醒:本方仅供参考,具体症状建议来后爱古中医院就诊。)
药材解读
方中重用麦冬滋养肺胃,清降虚火为君;人参益气生津为臣;半夏降逆化痰为佐;甘草、大枣、粳米益胃气,生津液为使。诸药合用,使肺胃气阴得复,则虚火平,逆气降,痰涎清,收敛复旧,故诸病皆愈。

学习更多相关知识 请点击此处

好中医,好大夫——郝建国

紧急援助电话15578776842郝大夫。

 
蒙草堂亚麻籽油
蒙草堂健康产业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