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发烧大人急疯了!学会这些实用小方法,轻松降温!

蒙草堂健康产业集团赞助 2016年11月18日
 


小孩发烧是每个家长非常担心、非常紧张的一件事情,绝大多数家长都经历过半夜三更去医院求诊或门诊等待的煎熬。看着小孩高热不退,每个家长都恨不得自己能替自己的宝贝儿承担,家长的这种紧张、焦虑和不安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今天,我们就谈谈小孩发烧这件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发烧需要分清生理性还是病理性
从医学的角度看,发烧并不是一件坏事情。发烧本身是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性反应,也是机体自我求救的一种信号。它告诉我们,小孩身体生病了,需要尽快解除处理,不要忽视或引起其它疾病。试想一下,如果小孩生病了,机体不发出任何信息,这种结果是非常可怕的,非常容易造成忽视或延误有效的治疗时机。
家长碰到小儿发烧,首先需要搞明白的是这究竟是生理性的发烧还是病理性发烧。生理性的发烧,是中医“变蒸”的一种表现,由于小孩生长发育迅速所致,每个变蒸可能会出现发烧的表现,但这种发热一般是低热,体温多在36℃-37℃之间,但小孩精神状态、食欲等不受影响,尤其是耳朵并不热,小孩精神状态和日常生活一切均正常,变蒸后多伴有小孩长个子的现象,所以俗称“烧长”,临床不需要作任何处理;病理性的发热是疾病所导致的发烧,一般温度多超过37℃,伴有精神状态、饮食、活动等的异常。甚至临床可见超过39℃的超高热。即使是病理性的发热,临床还要根据引起发热的原因区分为外感性发烧还是内伤性发烧,从儿科临床来看,外感发热多见,尤其是体温超过38.5℃的发烧多是外感引起,且小孩发烧以呼吸系统的病毒感染占绝大多数,据统计约60%的小孩发烧是由于呼吸道感染所致;内伤发热在儿科最多见的是饮食积滞所致,少部分可由于心脾积热。
发烧的原因
是什么原因导致小孩发烧呢?人体发烧主要与一个被称为体温调节中枢的部位有关,它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正常情况下通过调节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维持了机体体温的相对恒定。小孩由于处于快速的生长发育阶段,体温中枢发育不完善,皮肤调节功能较差,对各种温度刺激的调节能力不足,所以容易发烧且往往导致温度的较大波动;同时,由于小孩体质为“稚阳”之体,病邪容易从阳化热,故有“儿童无寒证”之说,正如《幼科准绳》说“小儿之病,惟热居多,……,凡病鲜有不发热者”。加之小孩又为“稚阴”之体,病情变化迅速,高热容易导致小孩惊厥、变生肺炎、脱水等重症,所以小孩高热属于儿科的急症和重症,这也是导致家长非常紧张和担心的主要原因。
从中医的角度看,中医认为发烧是“正气和邪气剧烈打架”的结果,即机体的抵抗力和致病邪气之间剧烈竞争的结果。抵抗力强,邪气弱,正气打败邪气,机体则不发热,但抵抗力和邪气势均力敌,则机体发热是想一下,当致热的病邪侵袭身体,抵抗力抵抗不了邪气,机体无力发热,病邪则会长驱直入,危险性是更大的。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发烧并不是坏事,发烧一则提示小孩生病了,需要我们赶紧处理,二则说明小孩的抵抗力和免疫力较强,是身体健康的表现。
小孩发烧家长怎么办?
那么当家长面临小孩发烧时该怎么办呢?发烧的治疗重点是防止因发烧导致脱水、电解质紊乱、高热惊厥、肺炎等。因此,退烧是首选的措施,一般而言,体温低于38.5℃时,给小孩多喝温开水、最好是低浓度的糖盐水(等渗溶液),适当的配合物理降温,如酒精擦浴、热毛巾擦敷、退热贴、冰敷等,但需要注意的时,如果小孩属于体温发热无汗或汗出不畅、皮肤温度高时(外感发热),冰敷不宜长期使用,一般不用退烧药,如果小孩有高热惊厥的病史,则退烧药不必拘泥38.5℃。若体温高于38.5℃时,应及时给予退烧药,如美林、恬倩、臣功再欣、泰诺林、百服宁、安佳热等,可冰敷额头,防止脑内温度过高导致惊厥,同时补充水分。温度控制后再根据病因寻求治本之途。
此外,患儿的护理也非常关键,若属于外感所致的发热,一是退烧药不能过量使用,退烧药导致大量汗出,虽然由于汗孔打开后热的辐射、传导、对流等增加,体温降低,但汗出过多,电解质(尤其是钠离子)丢失过多则容易出现变证,尤其是对小儿心脏是不利的,中医认为“汗为心之液”,出汗太多,心神失养容易“伤心”;二是要防止再次伤风外感,高热汗出后汗孔开泄,腠理疏松,外泄很容易外传入里而致外感发热加重;三是高热患儿不宜洗热水澡,虽然热水洗澡可以缓解发热的症状,但由于感冒后心肌的耗氧量增加,心脏负荷较重,热水洗澡一则调护不当很容易感冒加重,二则可能增加心肌细胞的耗氧量,加重心脏负担而导致心肌细胞的受损。若是内伤发热,则饮食护理最为关键,整体而言,小孩饮食以清淡、容易消化的食物为佳。但无论是外感发热还是内伤发热,保持大便通畅是非常关键的。中医认为“肺与大肠相表里”,腑气不通则肺气不降,肺气不降则肺的宣发和肃降的平衡无法恢复,肺失宣发则高温难消。从西医学的角度看,腑气通畅可达到三重好处,一是通腑泄热,急下存阴,防止高热持续损耗小孩的阴液;二是荡涤肠道秽浊积滞,排出肠道分解的代谢产物,减少机体代谢毒素的吸收;三是降低脑压,改善脑功能。
小儿发烧如何治疗?
小孩发烧该怎么治疗呢?诚如前述,小孩发烧有外感和内伤的区别,治疗当根据不同情况区别对待。大抵外感多见风寒发热、风热发热、湿热发热、暑热发热、少阳发热,内伤发热多见饮食发热和心脾积热。
介绍一些可供选择的中成药
1、风寒发热可选小儿感冒退热糖浆、儿感清口服液、荆防颗粒、桑姜感冒颗粒、风寒感冒颗粒、九味羌活丸(颗粒)、桂枝合剂等;
2、风热发热可选儿感退热宁口服液、小儿解表颗粒、小儿退热口服液(颗粒)银翘解毒丸(颗粒、片、胶囊)、银翘伤风胶囊、风热感冒颗粒、蒲地蓝消炎片等;
3、湿热发热可选香苏正胃丸、柴连口服液、苦甘颗粒等;暑热发热可选午时茶颗粒、暑湿感冒颗粒等;
4、少阳发热可选小柴胡颗粒、正柴胡饮颗粒等;
5、饮食发热可选消食退热糖浆、调胃消滞丸、保和丸、保济丸、四磨汤口服液、开胃山楂丸等;
6、心脾积热可选导赤丸、小儿豉翘清热颗粒等。
推荐发烧常用的外治法
1、耳尖放血或十宣放血数滴,可退热;
2、冰片30g,研细末,3~4倍水调匀,用药棉反复擦双足涌泉穴,适用于风热发热和心脾积热者。
3、鸡蛋清调成糊状,敷脐部1~2小时;适用于湿热发热和心脾积热者。
4、生石膏、鲜绿豆、蒲公英等份研末,用猪胆汁调成糊状,分摊于布上,敷于大椎、曲池、合谷。适用于湿热发热、风热发热和心脾积热者。
5、食盐适量,揉擦两手腕、双足心,擦出红点即可。适用于暑热发热者。
6、炒大黄30g,芒硝20g,研粗末,混和装入布袋,外敷患儿脐腹部;适用于饮食发热者。
7、推揉板门、清大肠、揉按中脘各100次或推脊10次,捏脊5次,可退热。
8、取银花10g,黄芩6g,生石膏30g,白花蛇舌草15g,每次取煎液50~150ml作保留灌肠。适用于心脾积热者。
当然,由于小孩发热变化迅速,处理不当容易导致其它疾病,因此建议家长找专业的医生求医问诊。关于小孩发烧的外治、注意事项等或其它有关的育儿、德育、用药和外治等小孩养护知识,可以参考由我的导师李秀亮教授主编的《李秀亮中医儿科证治心法》;关于中成药选药的有关知识可以参考《中成药临床对证选用》和《基层中医师必备药物手册》。

学习更多相关知识 请点击此处

好中医,好大夫——郝建国

紧急援助电话15578776842郝大夫。

 
蒙草堂亚麻籽油
蒙草堂健康产业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