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雨,把握好顾护脾胃的黄金15天,升清降浊,一路向好

蒙草堂健康产业集团赞助 2020年4月19日
 

谷雨
2020年4月19日(星期日)
22:45:21
农历庚子鼠年三月二十七
 
气候特点
清明后十五日,斗指辰,为谷雨。
谷雨,二十四节气之第6个节气,也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15天后立夏。雨生百谷,时雨将至,清净明洁,土膏脉动,谷物得雨而茂盛。这是一年中最关键的雨水。
“清明断雪,谷雨断霜”谷雨节气的到来,也意味着寒潮天气基本结束,气温将快速回升,加上降雨增多,空气中的湿度逐渐加大,时不时就是“一日入夏”的节奏。
谷雨三候
 
春暮了,丰沛的雨水带来浮萍,随水漂浮而生。
 
布谷鸟新换了羽毛,纷纷飞出来鸣叫“布谷,布谷”,提醒农人不要忘了农事。一切劳作,都应如鸣鸠遇见四月天的云淡风轻。
 
这时戴胜鸟要筑巢繁殖了,飞到桑树、麻树之间开始忙碌起来。这是春季最后一个物候。
 
谷雨养生
谷雨时节,下雨多,湿气重,湿邪容易侵入人体为患,造成胃口不佳、身体困重不爽、头重如裹、关节肌肉酸重等情况,若已经患有各类关节疾病,也容易在谷雨节气复发。
所以,谷雨养生,当首重化湿祛湿,同时要防范风湿病。一则,脾能化湿,化湿即要养脾。二则,湿为阴邪,得阳则化。
要注意关节保暖,不要久居潮湿之地,不要穿潮湿的衣服,少吹风,避免淋雨,天气好时多晒晒太阳,在阳光下多多运动,运动出汗可以排湿。
我们都知道春主肝,夏主心,秋主肺,冬主肾,单单不见脾的身影,哪个季节是脾说了算的呢?
在《黄帝内经》中,有“脾不主四时,脾主四季”之说。意思是脾的好日子不是一次性用完的,而是分散在四个季节的最后各18天里,就是春、夏、秋、冬末尾的这18天,都归脾管。
也就是说,在每个季节结束前18天,由脾来负责季节的转换。
谷雨正是春夏交接的节气,清明节气的最后三天,加上谷雨节气的十五天,合计十八天,这十八天,属土,土应脾胃,故此时人的脾胃运化功能旺盛,从而使消化功能处于旺盛的状态,有利于营养的吸收,是身体补益的好时机,应适时进食补血气的食物,但但也是脾胃病的易发期,不能像冬天一样大补。
春应于肝,除了柔肝疏肝外,健脾和中也很重要。脾属土,为五脏六腑之中心。养脾,就尽量少思节虑、不争虚名,保持恬淡、清静的心态。
若脾受损,多疑惑者为脾不安;面色憔悴为脾有伤;喜甜食者为脾气不足;痰盛者为脾气湿重。
因此,早睡早起,口味清淡,避免厚味肥甘,是养脾的关键。
 
脾喜甘。适当吃些甘味的食物,有助于养脾。比如山药、赤小豆、薏苡仁、白扁豆等,都有养脾之功。
对于湿气偏重,舌苔偏厚的人,平时可用薏苡仁50克,木瓜 20克,大米 100克,一起熬粥温喝,颇能健脾祛湿。
谷雨时节的饮食应以温中补虚、健脾祛湿为主。忌煎炸、烧烤、油腻、粘滑(指糯米做的食物以及月饼等)、生冷(多数寒凉水果、冰淇淋、刚从冰箱取出的食物饮料等)等物。亦当忌辣椒、肥肉、海鱼、海虾等,以免增加脾的运化压力。
而且,谷雨时节忌食冷饮。民间有谚语说:“谷雨夏未到,冷饮莫先行”。
到了谷雨节气,天气的确热了起来,有些人迫不及待地吃起冷饮来。其实,谷雨时节虽然气温升高,但阳气处于生发的阶段,仍需要养阳气的生发。而冷饮会伤阳,导致阳气不能自然生发。再者,冷饮会伤损脾阳,加重湿浊。
条件允许的朋友,还可以吃锅巴,就是是煮饭时自然焖出来的微带焦黄和香味的锅巴,锅巴温脾阳,燥脾湿,健脾胃。那种已经糊掉的黑锅巴,或是在外面卖的那种膨化食品,这些锅巴就不要吃了。
医圣张仲景讲“四季脾旺不受邪”,这十八天可以艾灸,以调理脾胃,使脾胃健旺起来。可取足三里、隐白、公孙等穴,都是暖胃健脾的要穴。此时艾灸脾胃经诸穴,可以顺应天地阴阳的变化,让身体变得轻松舒适,整个人精神饱满。
重视春捂避寒
 
虽然已经到了谷雨节气,但早晚还是偏冷,需适当“春捂”。
常言道:“谷雨寒死老鼠”,意思是说,谷雨时节天气忽冷忽热,人易患感冒,应注意保暖。虽然谷雨时节已经很暖和了,但昼夜温差较大,早晚偏凉,不可触寒,以防感冒。
重视运动生阳
 
经过寒冬的闭藏,立春后阳气开始生发,至春分时节阳气升到地面,到清明、谷雨已经升浮到地面以上。人生天地之间,人气亦升浮起来。
因此,要顺应自然生机,积极运动起来。或跑步,或散步,或到户外踏青,活动筋骨,呼吸新鲜空气,有助于顺应春气,扶助正气,生发阳气。
需要注意的是,谷雨毕竟仍是春天,阳气处于“生”的状态,而不是“长”,因此,运动不可过度,可遵循“懒散形骸,勿大汗,以养脏气”的原则。
春应于肝胆,属少阳,调理少阳不能用汗法,而当用和法。何谓“和”?
疏利气机、调和脏腑,使三焦腠理归于平衡。
谷雨时节虽然天气变热,人容易出汗,但若汗出过度,则会影响夏季时的气血平衡。因为汗为津液所化,谷雨时节万物靠雨水生长、成形、壮大,人体也是一样,只有春季津液充足,到夏季时才能气血旺盛,因此谷雨时运动切勿大汗。
重视调畅情志
 
春季由肝当令,肝与情志关系密切。生活中我们也多能发现,在谷雨节气前后人们容易出现各种精神不适,包括烦躁、失眠、焦虑、心绪不宁等等。
此时应格外重视保持情绪乐观,遇到烦恼时多向家人和朋友倾诉,或多到户外走走,切忌遇事忧愁焦虑,甚至动肝火。
收敛胆火
 
这个季节很多人都会有偏头痛,眩晕,或者耳朵痛等问题,多半都在肝经和胆经的路线上。比如出现咽痛、眼睛发红、血压升高等,可以通过按摩或敲打疏通一下肝经和胆经。
推荐一款乌梅白糖三豆饮。
乌梅白糖三豆饮
黑豆(黑豆要用黑皮绿瓤的)、黄豆、绿豆各20g,乌梅5-10颗,白糖2勺(以上约为1-2人份量),添水淹过豆子三个指节,用砂锅熬2小时。煮好了以后就喝浓汤,当饮料喝。
注意:
▶ 乌梅一定要去药店买烟熏的,超市里做零食吃的乌梅是不可以的。
▶ 豆子可以提前泡一下。
▶ 不可隔夜,隔夜则变性;
▶ 豆子可不吃,豆类吃多了会胀气;
▶ 白糖也可以换成冰糖;
▶不喜欢乌梅也可以不加,效果会差一点。
三豆饮是中国春秋战国时期中医鼻祖扁鹊的知名药方,黄豆和黑豆养肝木,补中气,降肝胆经相火;绿豆清肝热;乌梅和白糖酸甘化阴,滋补津液;都是寻常食物,既可以清热又可以补中,功效往往令人惊喜。
春夏两季,可在家备点乌梅白糖汤或者乌梅三豆饮。
“春雨贵如油”,谷雨喝绿茶,升清降浊
 
谷雨时大自然的变化是清气上升为云,浊气下降为雨,所以谷雨前后,身体更容易在清和浊之间徘徊,出现清气升不上去,浊气降不下来的情况。
《黄帝内经》中说:“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正常情况下,清阳之气升于头面部,则皮肤洁净、头脑清晰。浊气进入二阴,身体里的湿热、痰浊才能通过大小便顺利排出。
但如果反过来,清气不升,浊气不降,就会变成《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说的:“清气在下,则生飧泻,浊气在上,则生腹胀”,出现头晕、失眠、神疲乏力、腹胀腹泻,严重的还会有器官脱垂的现象。
尤其对于平时喜欢吃辛辣、大鱼大肉等燥热食物的朋友,火热之气容易停滞在体内,扰乱了脾胃正常的升清降浊之序。这时,就更需要我们让清浊之气回归到正常轨道。
谷雨时,是喝新鲜绿茶最好的日子,喝绿茶能升清降浊,让清气升起来,浊气降下去,还可通全身不畅之气。
明代许次纾在《茶疏》中谈到:“清明太早,立夏太迟,谷雨前后,其时适中。”谷雨前所采摘的茶称为雨前茶,又叫二春茶,细嫩清香,味道最佳,不仅如此,它对养肝和清湿热都有奇效。
 
此时喝新鲜绿茶,正契合春日养肝,清湿热的身体需求。不过饮茶也须适量,切忌贪多贪浓。
好的绿茶捧在手里,闻着就有一股芳香,尤其是那种清明前的“明前茶”,最得春升之气。当绿茶的这种“生气”进入身体后,会直接提振和升发人体的阳气,长养我们的精气神。
而且这种很清新的芳香之气还可以化浊升清,散去上焦浊气,提神醒脑,同时将人体的浊阴之气,通过大小便或者发汗的方式排出体外。
要注意下的是,绿茶适合肝火旺盛的朋友饮用,可以帮助身体清火、清热、解毒。脾胃虚寒的朋友在谷雨这天喝一点也未尝不可,喝的时候只用9片茶叶冲泡,只取茶叶之“气”就可以了。
另外,用喝剩下的茶叶水洗脸,能舒缓皮肤,还能让脸部皮肤光泽滑润。
此时出门去山水林间,喝一盏谷雨茶,见见天地万物,可谓是最享受的事儿。
几枝新叶萧萧竹,风吹榆钱落如雨;绿满微风岸,鱼翻谷雨萍的美景,过了谷雨,可就寻不到了呢。

学习更多相关知识 请点击此处

好中医,好大夫——郝建国

紧急援助电话15578776842郝大夫。

 
蒙草堂亚麻籽油
蒙草堂健康产业集团